数据不会说谎:日本餐厅吉野家巅峰时中国门店超800家,2023年中国区营收暴跌23%,17家曾三年开500家,如今一年关店超100家。

味千拉面门店数较巅峰少近一半,靠牛肉饭、猪排饭征服中国食客30年的日式快餐,为何突然没人吃,这场退潮背后,是行业变迁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层博弈。

 

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快餐市场堪称混沌期:街边夫妻店操作台油污满布,餐具靠冷水清洗,国营食堂菜品单调,只剩土豆丝、炒青菜。

刚进入的肯德基、麦当劳虽新鲜,一份汉堡套餐18块,相当于普通工人半月工资,普通人消费不起,此时日式快餐带着三板斧填补空白。

 

比如标准化,不同于中式快餐凭手感调味,吉野家要求牛肉厚3毫米、汤汁熬4小时,确保每碗口味一致,然后是卫生感,透明厨房、统一工服、即时擦桌,在当时格外亮眼。

最后是性价比,10块钱能吃满肉米饭,比肯德基便宜近半,1992年吉野家在北京东四开店,北京人初见满肉饭,排队绕到胡同口,有人从郊区特地赶来。

 

2000年北京门店破20家,午餐高峰队伍排到门外,上班族愿等20分钟,随后其他品牌跟风:2008年17家靠低加盟门槛、统一供应链,三年开500家,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二三线步行街。

2015年争鲜寿司以8-10元/盘的平价,开300多家店成学生党下午茶首选,味千拉面打健康牌,宣传豚骨汤底含胶原蛋白,35元一碗虽比中式拉面贵10多块,仍吸引养生人群。

 

2019年日式快餐迎巅峰:吉野家中国营收超60亿,17家门店破1200家,市场规模超300亿,没人料到,几年后这些品牌会集体陷入关店潮。

日式快餐的落寞非偶然,而是问题堆积的结果,三个致命错消耗了消费者信任,例如价格刺客,性价比消失,2021年吉野家牛肉饭从28块涨到32块,2023年再涨至38块,分量却减了一半,汤底变稀。

 

17家猪排饭套餐从29块涨到35块,小菜从三样减到两样,如今全家、711微波炉牛肉饭折后15块,中式一荤两素30块更丰盛,年轻人算完账,不愿再选日式快餐。​

还有就是品控翻车,打碎卫生滤镜,早年日式快餐80%靠健康卫生吸客,可后来问题频发:记者卧底发现吉野家用工过期蔬菜、变质肉末,发黑油脂加新油继续用。

 

2023年315晚会曝光吉野家门店有43只蟑螂,罚款6.5万,餐饮行业信任至上,卫生出问题,挽回消费者难如登天,除此之外是口味躺平,30年不变让人生腻。

吉野家牛肉饭除加芝士、温泉蛋无新花样,食材全靠预制,17家猪排饭腌制、炸制方法不变,配菜永远是卷心菜丝,味千拉面菜单就那几种,配菜没换过。

 

而中式快餐隔两月推新,老乡鸡有春笋炒腊肉,网红餐饮更是花样百出,日式快餐一成不变自然被嫌弃,自身问题是内因,外部竞争与内部内卷是外因,双重压力下日式快餐无路可退。​

外部竞争上,中式快餐全方位碾压,老乡鸡用安徽直供食材,做小炒肉、鸡汤等家常味,乡村基主打川渝风味,可调辣度,老娘舅走清淡路线,老人小孩都能吃。

 

它们三四十块一荤两素一汤分量足,出餐5分钟不输日式快餐,街边米线店、沙县小吃更实惠,15块加满料米线、20块蒸饺+馄饨+卤蛋,价格仅日式快餐一半。​

西式快餐也本土化抢客:肯德基推老北京鸡肉卷,香菇滑鸡粥,麦当劳有板烧鸡腿堡,油条豆浆,相比之下,日式快餐单一品类+高价毫无优势,客源不断流失。​

 

内部内卷上,品牌陷同质化陷阱,吉野家、17 家、松屋核心都是牛肉饭,口味仅甜咸差异,价格35-40块,无差异化只能打价格战:吉野家满50减10,17家买套餐送饮料,松屋降价到32块。

可降价导致利润减少,品牌只能缩减食材成本,陷入低价→缩水→不满→客流降→更低价的循环,2020年吉野家全球关150家,广州门店从20多家剩4家,2022年初内地吉野家核心集团退市,净亏损75亿日元。​

 

品牌也曾自救:味千加烤串,吉野家推寿喜烧套餐,17家卖咖喱饭,可这些小打小闹没解决核心问题,遭消费者吐槽贵且难吃。

日式快餐30年兴衰,照出餐饮行业生存法则:没有永远的爆款,只有适应市场的生存者,这也是给所有餐饮人的警钟,消费者信任一旦失去难挽回。

 

日式快餐早年靠卫生,性价比赢信任,后来的涨价、品控差、无创新不断消耗,餐饮行业中,卫生、口味、价格是底线,一个出问题就可能失客。​

其次,市场在变,品牌必须跟着变,30年前消费者要吃饱、干净、便宜,现在要吃好、吃新、吃值,中式快餐因抓准变化而崛起,日式快餐守旧自然被淘汰。​

 

最后,差异化是品牌护城河,日式快餐内卷源于同质化,而麦当劳有麦辣鸡腿堡、肯德基有老北京鸡肉卷、老乡鸡有肥西老母鸡汤,这些独家产品能留住顾客。​

不妨思考:若日式快餐降价回28块、品控透明化、推新口味,你还会排队吗,答案因人而异,但可以肯定:任何餐饮品牌,无论曾多辉煌,脱离消费者需求就会被抛弃。

 

只有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,不断调整,才能走得长远,这就是日式快餐30年兴衰史的最大启示,总的来说,日料慢慢退出中国市场,不再受到大部分中国人欢迎,有一部分确实是市场以及其他原因,但大部分还是因为他们自己“飘了”。

现在我国其他市场都是越做越谦虚,都在尽力提高自己的性价比,日料倒好,火了之后就开始涨价降低质量,所以他们走到今天怪不得别人,那么对此大家怎么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