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阿姨这天在小区广场里边跳广场舞,边和邻居唠嗑。最近大家都在议论,听说常喝绿茶的人,老了之后得老年痴呆的风险会低很多。

身边的刘大爷插话说:“我家老伴就是每天泡一壶绿茶,快七十的人了,脑子比我还灵光。”王阿姨半信半疑,可是看到越来越多的老人记性大不如前,她开始犯嘀咕:难道常喝绿茶真的能保护大脑,远离老年痴呆?

 

一项权威研究投下了重磅信号。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在2022年发布的一项针对超1.2万名亚洲中老年人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显示,每周坚持4次以上饮用绿茶的人,老年痴呆风险下降高达54%。

不仅如此,研究还发现这类人群思维敏捷、记忆力衰退速度更慢。如此惊人的数字,让很多人错愕。难道如此日常的一个习惯,真的能带来如此大的健康差别?到底喝绿茶与预防老年痴呆有没有直接关系?还是另有更复杂的背后机制?本文就带你一探究竟。

喝茶,尤其是绿茶,历来被认为养生。但“能防老年痴呆”,并非空穴来风。多项国际权威研究表明,绿茶中的儿茶素、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、清除自由基等功效。

 

科学家早在十余年前就在小鼠实验中观察到,绿茶提取物可抑制脑内β-淀粉样蛋白的堆积,而这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(即老年痴呆)最关键的病理过程之一。

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2023年度指南特别强调,中老年人养成良好饮茶习惯,有望降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。

香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跟踪研究同样证实,每天饮1-2杯绿茶,5年后参与者认知能力下降发生率比未饮茶者低38.6%。可见,茶叶并非“只能解渴”的寻常饮品,其实是“脑健康”管理中的一个小助手。

除了科学机制,实际生活中也时常见证绿茶带来的“益脑”作用。接受调查的茶友群体中,许多人坚持数年饮茶,常感到注意力更集中,健忘现象明显减少。

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临床随访数据也显示,每周饮4杯以上绿茶的老人,其认知障碍新发风险比不饮茶老人低近一半(下降幅度达49.2%)。

 

一位常年为老年人做健康管理咨询的主任医师介绍,很多老年患者在坚持饮绿茶后,日常计算能力、做家务的准确性明显提升,且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所缓解。

当然,仅靠喝茶“保万无一失”是不切实际的。现代医学认为,老年痴呆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饮食、运动、遗传、睡眠等因素同样关键。

想要真正把喝茶“益脑”作用发挥到极致,正确方法与饮食搭配同样重要。权威专家推荐:每天饮用2-3杯(每杯250ml)淡绿茶最佳,茶温不宜过高(65℃以内),饭后1小时饮用吸收更好。切勿空腹饮浓茶,也不宜与药物同服。

 

茶叶选择新茶或头春茶为佳,冲泡3分钟即可。如果伴有胃寒、心律失常、肾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老人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饮用。

此外,绿茶饮用不能代替均衡饮食、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。对于已有认知障碍或家族遗传史的高风险人群,每年定期认知筛查与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管理同等重要。